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上午
站内搜索:     


电 话:020-85573161
传 真:020-85534388
网 址:www.wajl.net
邮 箱:wajl8888@163.com
     经验交流   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监理论文
援外成套项目质量管理

援外成套项目在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中,多受到当地条件的制约:在“人”方面,因为受援国一般均为比我国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建设工程少,熟练劳动力缺乏;在“机”方面,一般当地施工机械老旧或极少,所发运的施工机械也有维护上的困难;“料”方面,当地砖、砂石、木材、水泥等,其质量、供货量与国内可能有较大的不同;当地气候条件一般也与国内迥异;在“法”方面,在当地特殊的人力、材料、气候条件下,有时必须要调整施工方法,有时甚至要采用很原始的施工方法,才能保证工程进行下去。

现实是企业肯定要用当地劳动力,这既是合同允许,也是提供当地就业机会的政策需要,也一定要用到当地材料,也一定是在当地气候环境下实施项目,而为了适应这些情况,可能会采用非常规的施工方法,因此达到合格质量标准都要特别努力,这是现实。

为了做好质量控制,做到就事论事是不够的,本文从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各方面加以论述并提出我公司的建议。

一、 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前提

按工程管理的一般规律,设计阶段控制工程投资的程度达到85%-90%,施工阶段所能控制投资额的比例只占5-8%。如果设计阶段对投资的控制不利,会产生******的投资失效。有的屋面防水采用平屋面设计,然后设多层防水,加入当地难以采购低值的保温材料等,一般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可能增加了投资,但使用和维修成本很高,处理渗漏问题也影响我援外工程的声誉,这里不但有直接的投资失效问题,还包括了隐性的损失。

这涉及到设计者的水平和设计院的要求,也涉及设计招投标管理体制,体制是真正的导向。如果施工阶段如果能加大点投入,比如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而设计阶段更需要强调适合当地国情和实用,而不仅仅是方便、符合国内标准。这有利于在总体上节约投资、提高质量,保证信誉。

如果设计业主完成应开会图纸会审会。

二、设计考察报告的量化和准确

设计考察是设计和施工招投标的主要依据,其准确程度是关系到目前设计管理体制和施工管理体制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广义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建议考察报告内容应加强量化。

比如考察报告中应附当地砖厂当年的生产供货量计划,而不是“砖厂每天供货量不多”这种定性说法,实际的情况是供应周期长达20个月,根本不能保证工程按期竣工;报告中附上当地空心砖的经试压后的强度试验报告,而不是较含糊的“产品质量有保证”的说法,而实际上强度只能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值的一半。这样设计所选砖的形式和规定的设计强度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更准确的考察报告要首先选用供应量满足要求的砖,然后采集试验数据,如果当地所产砖强度达不到国内设计标准的要求,就给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要求等等。否则设计图从形式上看符合国内标准,但实际上不符合受国实际情况,到头来要么修改设计数据,要么就得“做出”符合要求的数据。

还有就是砼强度的设计,如果所在国只有32.5水泥,采用当地砂石试配的砼强度达不到C40(可能存在当地砂石级配和硬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那就要选用高标号的进口水泥,那么考察报告就要扩大范围到周边国家42.5水泥的质量、供应和价格情况。否则原考察报告的内容就不全面,或者无法实现。本工程在设计交底阶段施工单位曾提出最高砼标号由C40降为C30的提议,设计院的答复是咨询过国内多家施工企业,虽然困难但还是可以做到。但此答复的背景还是国内的情况,但项目在所在国的砂石经试配可能就是无法达到C40的强度(见附件)。设计考察有时是可以将当地水泥在当试验室试配来取得准确数据的。

问题在于设计图、试验数据、交工资料都是定量的(见附件),而考察报告如果只是定性的就不合适,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困难。具体建议(此略)。

因此我司要求监理到达现场后即着手了解核实设计考察报告的内容,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三、二次设计与工程质量

援外项目复杂化、多功能化,也是监理企业遇到的问题。我司监理的某办公楼项目涉及幕墙和智能化多个二次设计,通过多份监理通知,多次例会督促,多次月报反映,催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催设计院进行审核,催了半年多没有拿出可用的、经设计认真审核的二次设计,影响了材料备料,影响了现场进度,对质量也有影响。

这其中监理的困难在于,没有二次设计或设计未经原设计院审核的情况下,是否应要求停工,停工是否是使馆和商务部可以接受的质量管理代价?

由于像二次设计这样的局体问题,不可能通过像修改188号文那样的的规定来调整规定,建议可以通过援外实践及时发出相关通知,内容可参照国内相关规定加以修改,以不断适应援外管理新的实际。

四、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

    人是工程质量控制最核心的因素,施工技术组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这是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我司监理的某桥梁项目,施工技术组几乎没有懂得桥梁的专业技术人员,监理的建议和要求都当做耳边风,监理通知也不执行,直到质量问题被外方发现,给大使馆发出函件,才引起重视,但还是头痛医头。过了几个月工程质量又出现反复。其中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合格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另外,受援国的劳动力素质较低,这要大力加强培训工作。

    机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硬件”,没有钢管做支架而改用木支架,就可能造成结构件的沉降,用当地木板代替钢模板就可能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碾压机械不足又要想抢进度,就可能造成压实度不足影响路基质量。但这些都要花钱,因此施工单位的投入是保证质量的另一前提。

受援国地材产量偏少、质量偏差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有时并不是没有合格的的材料,而是要多花钱,施工单位的对成本和质量的平衡和决策,就成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其它象灵活采用恰当的施工方法,适应和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此不再一一述叙。

五、试验标准指引和水泥复试

由于非洲几乎都有被殖民的历史,因此当地试验室的试验报告多为法语、英语、葡语等原殖民地用语,而且试验项目、合格标准与国内不同。援外项目基本是拿到报告后,翻译一下,但设计和监理可能不具有专业翻译的水准,对于翻译资料和当地标准的理解可能也有分歧,有时谁都没办法拿出足够的依据来说明合格与否,这时可能就只有含糊过去,这对质量控制非常不利。

另外就是水泥复试,这个要求是针对国内较混乱的建材市场而定的,而项目所在国可能并不是这种情况,如当地只有可数的水泥厂,有时供货紧张,为了不停工可能刚买到的水泥就得使用,而且当地建设管理体制、法律体系和试验室可能并不支持复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规定水泥必须复试后使用,表面上看是利于质量控制,但因不符合实际,又没有足够的依据要求停工,导致监理或设计在原材料控制上的无助心态和观念上的混乱。建议188号文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什么情况下水泥需复试的规定,或者在设计考察报告中明确需否复试,并由部里牵头进行试验标准的统一翻译和试验标准介绍,甲方会有充足的资源进行这项工作。具体建议(此略)。这是有利于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

六、增加信息的传递的速度、广度和频率

援外工程参与建设的主体众多,沟通显得尤其重要,如重大设计变更的办理,参与的有现场的三方及其国内后勤组共有六个信息源,加设计院、设计监理、经商处和商务部就有十个信息源,沟通量非常大。

为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应建立项目建设各方通讯录并及时更新,有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由于受援国普遍有通讯不畅的问题,为保证及时沟通现场应同时使用座机、手机、电邮、传真等通讯工具,另外QQ等即时通讯工具也应提倡使用。

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是工程管理的基础信息,是监理和设计进行管理的基础,如果不知道要求是什么,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监理、设计手头资料不全,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但施工单位一直不提供,可能就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境地。因此在监理合同签订后、开工之前,及时提供以上信息就特别重要。同时,如果有补充合同等文件也需要甲方及时将信息发送到监理手中。

   由于援外项目远离国内,实时监控难以做到,建议采取月报中增加图片的要求,使得信息更丰满、直观(见附件),实现可视化管理。

七、 为提高援外项目质量,应充分发挥监理企业在国内的作用

国内后勤组是公司一级管理的重要体现,是援外工程施工监理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我公司从以下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监理企业在国内的作用:

(一)后勤组人员的组成

包括国内监理机构负责人,联络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本公司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其中负责人由技术全面,并具有丰富援外工程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家委员会由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组成,确保其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后勤组人员管理要点

1.索取监理依据资料

在监理合同签订后,监理人员出发前取得监理合同规定的九项监理资料,这些是监理工作的依据,也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前提,如果这些资料在出国前不能让监理工程师拿到手,到现场后将成为监理开展工作的障碍。 

2.技术支持

在援外项目前方出现技术疑难问题,或现场各方对技术问题有争议时,对技术问题,根据图纸和相关规范,及汇总的现场情况,提出技术上的咨询支持意见。在必要时与施工单位国内后勤组及设计院后勤组技术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确保工程按设计意图和规范要求实施。

3.质量管理

国内材料见证取样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重要的原材料需在国内进行复试,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一环。由于一般见证取样在出口港进行,一般为异地工作,没有其它公司管理人员在场。如何保证见证取样人员的工作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为引我司专门编制了一项指引,规范了见证取样的工作流程,规定了工作要点,首先是要安排责任心强的工程师前往异地进行此工作,同时指引中要求对异地试验室的资质进行查验,对材料堆场、取样过程和试验过程拍照,照片做为取样报告的一个部分,有效地保证了见证取样的客观准确,以确保发运出的材料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现场质量问题的处理也是后勤组的重要工作内容。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现场监理提出质量整改要求,或者出现了影响质量的其它因素,如专职质检员不到位或不能履行职责,因材料涨价施工技术组因项目成本核算因素不敢采购质量好价格高的原材料。因施工技术组其职权有限,无法根本改变现状,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有较大的质量隐患。这时我司国内后勤组负责人会与施工单位国内负责人及时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及要求,这样可使其国内后勤组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二是及时推动施工单位改进工作,而且其责权也使其有能力开展此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一般施工单位后勤组都比较重视我司提出的要求,我司后勤组在过程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力推动了现场的各项工作。

4.过程管理

由后勤组主要负责人和联络人与监理组长和各成员保持日常沟通,随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包括办公设备不到位的问题,施工单位人员不到位的问题等等。过程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在援外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公司后勤组容易把上交月报做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如实汇报是监理公司的重要工作,但商务部做为甲方,更需要监理公司后勤组积极解决问题,这既是我司的责任,也是我司援外管理的宗旨。

对于援外监理过程出现的新要求,如对于监理竣工资料整理的要求,我司及时发文要求各援外项目落实,对于监理资料移交时甲方指出的问题,我司也进行了汇总,并通报各援外项目,要求各监理组长予以落实,确实监理竣工资料移交达到要求。

5.与经商处和商务部的沟通

为保证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了解商务部对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我司后勤组建立了专门的沟通渠道,与商务部和经商处保持联系。联系方式主要有电邮、传真和电话。

与经商处沟通的主要内容有:对我司现场监理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工程质量、进度及其它与外方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与商务部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就监理月报所反映出的各方面问题,如何采取落实解决措施,在沟通中我司后勤组会提出相关的建议,以督促落实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完成职责内的工作内容,对重大设计变更,除提交书面意见外,后勤组将根据需要前往甲方当面汇报。

6.编制监理细则范本

监理细则范本是加强专业工程监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根据公司多年积累的监理经验,援外工程共目前已经形成的《监理细则范本》如下表所示。每当出现新的监理工作内容,公司将组织技术骨干编写新的范本。工程监理完毕,任何适当的补充建议将添加到范本之中,在公司内部充分交流和培训,成为公司宝贵的财富。在具体工程监理中,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类似工程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在范本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保证了监理工作管理水平。

八、改进监理工作的大环境以利于质量控制

(一)增加独立性

监理在生活上、工作上经常要受施工单位掣肘,影响了监理独立性,甚至产生依附关系,影响援外项目管理的成效。

建议将监理和设代的现场费用透明化,每月施工单位填写设代监理费用明细,保证商务部支付的费用直正用在他们身上。对于现场的生活费用也要明文规定,免得监理有“吃别人”的被动心理。

(二)保证监理的办公条件

有的项目基本办公设备不能到位,比如传真、直拔电话、电脑等,而这些都是合同规定应该配备的,这造成与国内联系不畅或工作不便,影响了正常监理工作的开展。

建议在合作局在对项目例行检查或调研时能督促施工单位配备此设施。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有些施工企业采取了变象转包或分包,这是造成质量、进度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情况常常是隐性的,但对工程管理影响极大。

建议合作局在例行项目检查中,把违规分包检查列入必检项目。

(四)改进施工评标方法

援外项目中经常会遇到施工单位投入不足的问题,比如施工机械方面,与投标设备有较大出入,某项目原投标用的塔吊,但实施上用的是便宜得多的提升机,对进度有影响;某立交桥项目,施工单位投标方案中采用钢模板,实际是在当地采购木模板,这就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

建议不再采用最低价中标法,并在项目过程加强监督,以切实把投标承诺变

成现实。

(五)改进现场三方法关系

现场监理、施工和设计由于各自职责分工不同,监理也难以处于超然的地位,在三方制衡中会出现低效制衡情况,制约了三方创造性和积极性。三方的关系还需要进行细化,在各个关键点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方略。